刘雪华长居上海。与想象中的大明星不一样,她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非必要不出门,“我来了上海十几年,出去吃饭的次数不超过10次。很多地方,我都没有去过。”
她上一次登台,是在1994年台湾果陀剧场的《新驯悍记》,挑战莎士比亚经典剧作。
时隔30年,刘雪华再次出现在舞台剧。
“看这么多遍她演戏,好满足”
琼瑶剧“眼泪女王”、《甄嬛传》太后,是刘雪华给同事的最初印象,“雪华老师在影视剧中的样子,和她本人完全不一样。她本人非常可爱,甚至有一点点男孩子的调皮。”每天排练,上剧团演员窦进,会被刘雪华抛的梗逗得开心一整天,“现实生活中,她是一个爱讲笑话的人。”
90后、00后印象中的刘雪华
刘雪华与剧组同事
“所有人都看过她演的琼瑶戏,还有《甄嬛传》。”张静之第一天见到刘雪华,说了一句99%人的开场白,“我从小看你的戏长大。”
接着,她抛给刘雪华99%人好奇的问题,“琼瑶要求演员三秒掉泪是不是真的?”
和窦进一样,张静之觉得,刘雪华不像前辈。她也用“可爱”形容刘雪华,“雪华姐温暖又很可爱,完全没有架子,减轻了我不少压力。”张静之还是不太敢与刘雪华聊天。排练时,她默默观察刘雪华演戏、走路,“我可以看这么多遍她演戏,好满足。”
“年纪大了,心口得个勇字,我很想做一些特别的挑战。”时隔30年,刘雪华再次出现在舞台剧,与窦进、张静之等7位演员分饰20多个人物,5月17日至26日在上海上剧场以“诵读剧场”形式分享《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人物及片段。
走路带风的“柔弱”女子
上海的年轻观众见到刘雪华,同样异常激动,“我和家人都非常喜欢您的影视剧作品,看着您的戏长大,比如《庭院深深》《几度夕阳红》。”刘雪华笑眯眯地玩梗,“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你妈妈看的戏啊。”还有观众说,“你在每个人生阶段都有经典角色,让我们非常喜欢,真的特别棒。”刘雪华又变得认真,“因为我碰到好的剧本。”
琼瑶剧中的刘雪华
1959年刘雪华出生在北京,5岁随家人迁居香港,19岁考入香港长城电影公司,21岁转入邵氏电影公司,1983年因出演电视剧《少女慈禧》一举成名。1986年,她应琼瑶邀请出演电视剧《几度夕阳红》,开启大红大紫之路。
“香港同行听说我去台湾演戏,都非常惊讶。”在上剧场,刘雪华回忆,“我在香港演的戏都比较霸气,《少女慈禧》从年轻演到中年,很过瘾。《天堂鸟》演女强人,要不就是武打片《武林圣火令》《白发魔女传》,走路带风。”
在香港,刘雪华演慈禧、侠女、女强人
1987年,刘雪华出演《庭院深深》,收视率超50%,同年凭借《几度夕阳红》和《烟雨濛濛》入围金钟奖最佳女演员。《海鸥飞处彩云飞》《哑妻》《三朵花》《雪珂》《青青河边草》让她成为琼瑶电视剧代表,有颜值,有演技,最重要的是还会哭。
生活中的刘雪华不会慢走,不会扭扭捏捏,爱说笑话。她如何塑造与自己性格截然相反的女子,让万千观众为之心情起起伏伏?“看小说,我会勾勒角色形象,她应该什么样,会怎么做,然后把我认为的她们的样子演出来。我很坚强、豁达,没有那么容易受委屈,那么楚楚可怜。不过,我们的恋爱观是一样的,爱得死去活来,刻骨铭心。”
70后、80后印象中的刘雪华
刘雪华在《甄嬛传》《宫锁心玉》《美人心计》都是太后
24岁的刘雪华在《少女慈禧》也演过太后
演了近50年戏,刘雪华有底气总结,“观众一旦接受某个演员,她怎么演,观众都会接受。有时候,作品卖座、收视率高,观众喜欢你,不一定是演员好。任何时间,剧本最重要,当然,演员也不能演砸。”
伴随传奇,坊间总有流传已久的故事。除了琼瑶要求“三秒落泪”,还有著名的“不准改台词”。对此,刘雪华予以确认并坚决支持,“我不会改台词,因为她的剧本,你真的不需要改。每个编剧这么写,都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
大明星的印记
几乎不出门的刘雪华有一套严防路痴的遛狗方法,“我不敢拐弯,只能直走,再直回来,走两趟。”
刘雪华不太懂电脑、手机新功能,“我只要看电视,跟家里人打打电话,跟狗玩一玩,在家里吃饭就好了。”
不喜应酬,不喜与人聊天,舞台剧角色的恋爱观、孤独与病痛,都引起刘雪华共鸣,“怎么有和我这么像的人,我能理解她的苦恼、心酸和豁达。”
这几年,刘雪华做了几件勇敢的事,除了挑战舞台剧,还拍摄真人秀。在B站纪实真人秀《屋檐之夏》,她与编导共住一个月,展示60后宅女真实生活。
刘雪华在《屋檐之夏》,她说,参加真人秀和舞台剧是自己做的勇敢的事
邀请陌生人来家拍摄,本来不在《屋檐之夏》计划中。节目组为刘雪华提供“新家”,方便拍摄。“编导想把我家的沙发搬过去,我吃饭、午睡都在那张沙发上,很舒服,整个人都凹下去。我在自己家更自在,不用担心狗适应新环境,还能留下一些我和狗的影像,最后决定就在我家里拍。每天,除了睡觉,我的生活都在镜头下进行。”
遛狗、看电视、和家人煲电话、点外卖、葛优躺……真人秀镜头前,刘雪华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看不到明星的痕迹。另一方面,近50年演艺生涯又刻入刘雪华的骨髓。她有精确的时间概念,自动把采访话题拉回舞台剧,拒绝无关话题。她与年轻时一样瘦削,随时能入镜。
采访落座时,65岁的刘雪华自然而然只坐一半的椅子,脊背到腰保持松弛又挺直的状态,双手自然在小腹交叠,“我这个人比较挺,你让我窝在那儿,我做不到。”每次开工,化妆师让刘雪华放松,可以靠着椅背休息,她回答,“我已经放松了,就是现在这样子。”
“如果演砸了,真的很丢人”
“我很少接触舞台剧,压力很大,不像平常拍影视剧那么自在、自信。”排练之初,刘雪华有过忐忑,害怕忘词,害怕出状况,“所有人都很帮我,我卡词的时候,会感觉到周围人的紧张,让我觉得很暖,好像是真的家人。导演一直给我加油,鼓励我,‘你演得好好。’我知道他在增加我的自信,但是我反而压力更大,如果演砸了,真的很丢人。”
“我和她排戏,一点什么困扰都没有,总是眉开眼笑。我们的观众会惊讶,这么一位著名的影视剧明星能够在舞台表现得那么好。”88岁的导演、编剧杨世彭在美国也看《甄嬛传》,“不是每位女演员年纪大了,都有刘雪华这样华贵的傲气。”
杨世彭没想到,第一次见面,刘雪华已做足案头工作,“她背好了所有台词。”
刘雪华与杨世彭
剧组第一次围读剧本,刘雪华带的剧本与众不同,单面打印的剧本比别人厚一倍,每页背面都写着笔记。
“大家或许能原谅我的经验不足,但是我自己原谅不了自己。”刘雪华坦率地自我剖析,“我不适合演舞台剧,声音放不出来,因为我一直演沉稳、威严的角色;肢体也比较弱,因为镜头拍特写多过全身。”
刘雪华反复调整声线,“声音一放出来,变成朗诵,就不是那个味儿了;收一收声,有点像在诉苦。我尝试笑着讲,不断调。”
刘雪华在排练
刘雪华不吃饭,“能全程保持精神,不会困。一回到家,我马上瘫着,动不了。”很久没有穿高跟鞋的她,在排练厅一直穿着高跟鞋,熟悉角色感觉。膝盖旧伤让她无法下跪,排练时,她跪着又站起,不停适应动作强度。
刘雪华对舞台的敬畏始终没有变,“我到影视剧拍摄现场,信心满满,我知道自己准备好了,只要走一走位,就可以开始,一切驾轻就熟。人有自信,每个动作都好像等掌声。演舞台剧的心理负担太重,有一两天感觉好,但是忽然卡词了,又很懊恼。每天在家里准备得好好的,到了现场,忽然这边卡一下,那边卡一下,每次的点还不一样,会紧张,对自己没自信。”
即便如此,刘雪华还是来到上剧场,“演舞台剧,真的是一辈子的光荣。演短剧,玩一玩可以,真的很认真站上舞台,还是售票演出,平常根本不可能。”
刘雪华常常想逃,“如果我们只排戏不上台,那多好。自己演,自己过瘾,不用卖票,没有观众,那样就没有压力了。”
与观众面对面,激发出刘雪华的能量,“拍影视剧,演员对着镜头和工作人员,只知道自己的状态,不知道最终效果如何,需要剪辑师后期制作。在剧场,演员完全靠自己,观众怎么看你,取决于你给了他什么。让所有人盯着你不放,很重要。”
栏目主编:施晨露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主办方供图
她头条 | 她智慧 | 她生活 | 她快乐 | 她阅读 | 她时尚 |
她头条 备案号:京ICP备190115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