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从口入”,吃不对,是导致很多疾病发生的原因。
1、内分泌科:
多吃天然谷物,精制白米白面要少吃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成人糖尿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2020年11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指出,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2%,意味着患者已超过1亿。不仅如此,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持续增长。
平时在家里做饭时可以在大米中加一些谷物,粥里加入芸豆等豆类,吃这些食物还是非常有营养的,也可以严格控制一天的热量摄入。
2、心内科:
心血管不好的人,尤其要少喝汤!
很多人喜欢喝汤,认为喝汤保健养生,但是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丁亚辉指出,心血管病人尤其是要少喝汤。一般来说,咸淡适宜的汤,盐浓度大约为1%,也就是说喝一碗汤大约喝进去2-3g盐,而盐摄入量越高,血压就越容易升高。
而减少钠摄入量,遵循终止高血压膳食模式(DASH),能降低心脏损伤和心衰风险。2021年1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 Report)发布了一年一度的最佳饮食榜单。其中,DASH饮食与其他两种饮食被评为“最佳心脏饮食”。
DASH饮食的核心是高钙、高钾、高镁、高膳食纤维,限制饱和脂肪酸,保证不饱和脂肪酸丰富,限制含糖饮料和甜食,减少盐摄入。
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护师李海燕建议,对于国人来说,也可适当借鉴高血压膳食模式。在饮食中,谷类可选全麦面食、燕麦、糙米,减少或避免精良米面、糕点、甜食、油炸油煎食品;肉类可选瘦猪牛羊肉、去皮的家禽(鸡鸭鹅),鱼(深海鱼,如三文鱼),虾、蛋也要吃;吃水果,而不是加工成果汁或喝加糖果味饮料;蔬菜可选菠菜、芹菜、油麦菜、白菜等季节性种植的蔬菜;奶制品可选无脂或脱脂、低脂奶制品;吃坚果注意热量,选小分量和无盐的;油可选菜籽油、橄榄油、玉米油,减少或避免猪油、奶油、黄油的摄入。
3、风湿免疫科:
“海鲜+啤酒”不是好搭配
海鲜+啤酒,烤猪腰+甜饮料,涮毛肚+浓汤……这些食物味道好,嘌呤含量也非常高,吃完嘴是过瘾了,尿酸也高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董凤芹表示,高尿酸血症有年轻化趋势,除了遗传性免疫性等因素外,饮食不节制占了很大部分。尿酸是嘌呤(细胞的组成部分)转化而来,喜欢食用高嘌呤食物,会使体内尿酸越来越多。
而体内的血尿酸水平升高,就会导致尿酸盐在关节腔和肾脏部位沉积,导致痛风。痛风常见的发作部位是大脚趾跖趾关节、踝部、足跟、膝、腕和手指关节等。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介绍,痛风就是,发作的时候,风刮过来都会非常痛。它是一个致残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正规治疗,将来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关节破坏和残疾,严重的病人会出现肾功能衰竭,一部分痛风病人有代谢综合征,合并心血管疾病后病情很复杂。
4、消化内科:
清蒸是最好的烹饪方式
在不少消化以及肿瘤科医生眼里,经常吃红烧类菜肴,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浙江省新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王章流表示,很多鱼在红烧前需先油炸。经过油炸、烧制等高温处理的动物蛋白和脂肪会产生一种名为杂环胺类的前致癌物质。
他强调自己和许多人一样喜欢吃肉,鸡鸭鱼肉都爱吃,。不过,他很少吃红烧、油炸类的肉食,喜欢清蒸、水煮。清蒸、水煮的东西,能更多地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红烧油炸的食物大多高油高脂,会加重肠胃负担。
5、肝病科:
远离脂肪肝记住“一二三四五,红绿黄白黑”
脂肪肝已经成为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脂肪肝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种,而除酒精性脂肪肝外,营养过剩、营养不良都可能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针对脂肪肝,日常的预防非常重要。北京佑安医院肝病科金瑞教授总结了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绿黄白黑。
一:一定要戒酒,但不必戒肉;
二:每顿饭保证二两粮;
三:三份高蛋白,比如一两瘦肉、一个鸡蛋、二两豆腐就是很好的选择;
四:饮食“四有”,有粗有细不甜不咸;
五:每天要摄入500克蔬菜和水果。
在饮食搭配上,可以通过食物颜色搭配护肝饮食。红、绿、黄、白、黑五种颜色的食物便是护肝首选:
红:西红柿、红酒、红辣椒等所含白藜芦醇化合物可减少肝脏内产生的脂肪;
黄:胡萝卜、南瓜、红薯、小米等黄色作物可吸收毒素以及脂肪;
绿:绿茶、绿豆、绿色蔬菜,含有抗氧化自由基物质;
白:麦粉、大蒜等白色食物能起到通便降血脂作用;
黑:黑木耳、黑米、蘑菇,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她头条 | 她智慧 | 她生活 | 她快乐 | 她阅读 | 她时尚 |
她头条 备案号:京ICP备190115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