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宜家,你会想到什么?餐厅?家具店?还是家居指南?
得知28日宜家长沙商场正式开业,朋友圈里画风已变。比如“周末去哪自拍?”“去宜家蹭个背景吧!”“周末去哪下午茶?”“去宜家蹭个座吧。”“周末去哪玩?”“去宜家蹭个游乐场吧。”
为了吸引长沙的消费者,商城还加入了不少长沙味道,比如地道的辣椒炒肉……
有一种商业模式叫“被互动式体验”。明明只是纯粹的商品展示,却成为了家庭的聚会地、孩子的游乐场、“懒人”的休憩地……这一切,只因它们太方便,太舒服了。
11月26日,宜家长沙商场开业发布,28日将正式开门迎客。从之前会员预售日的人流状况,可以想象,届时正式开业,宜家长沙商场内的餐厅、陈列座椅沙发,以及舒适的床品上都可能坐着前来感受“别样”生活的人们。
宜家全球首个综合体
不同于综合类百货商场的消费项目繁杂,以家居为主的宜家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一直是休闲家居产品的样板品牌。只是,原本长沙的消费者只能北上武汉或南下广州进行线下商品选购。而现在,宜家长沙商场正式进驻长沙,现场提供超过8500种家具及家居产品,翘首以盼的长沙市民可以来这里尽情探索吃喝玩乐购的一站式家居购物体验。
据了解,宜家长沙商场是宜家在中国的第30家店,也是今年在全国增设的第三家店。作为宜家集团全球第一个综合体项目,宜家商场+购物中心+创意公寓的组合成为区别国内其他宜家的重要标志。
细节调整爱上长沙味道
当然,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宜家与其他家居商城不同的是:“那里除了卖家居产品,东西也好吃,孩子还有得玩。”
宜家长沙商场经理樊鹏聪表示,“经过一年的提前调查走访,我们了解到长沙消费者对于房屋收纳和孩子装饰有着较强的消费需求。而宜家长沙商场也针对长沙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布置与方案优化。”
记者留意到,宜家长沙商场内的商品虽与全国其他门店一样,但在细节布置上尤为细心。比如一套家庭客厅的布置区间,店方会特意将一批孩童玩具放置在边上,供孩子随手取玩。不光是店内商品布置,就连餐厅的菜单都在为长沙消费者口味作了调整。“我们特意增加了辣椒炒肉,让本地顾客像回家一样。”樊鹏聪告诉记者。
全屋设计定制专属消费
随着宜家长沙商场的开门迎客,或许我们也将看到与其他宜家中国店相似的景象——不同的消费者或倚、或坐、或躺在宜家的家居陈列商品上,甚至有人还会因为太舒服而昏昏睡去。
其实,早在2015年,宜家中国的一位发言人就曾向媒体表示,“我们不会禁止顾客在店里睡觉。如果睡觉的顾客影响到其他顾客的选购体验,我们的店员会礼貌地阻止。”
对此,记者认为宜家中国的态度还是颇为温情。换个角度思考,“或许允许人们在店里睡觉,这样的体验还能增进客户的体验感,多买几套家具回家也不是没可能的。”有销售服务业人士表示。
此次记者在宜家长沙商场体验到的是软硬适中的床垫、柔软的被面,一旦躺入其中,确实舒服地难以自拔。据宜家长沙商场方面介绍,分布在多个区域的“全屋设计中心”可为有需要的消费者定制或设计全屋方案,进一步让这种舒适成为了一种专属消费。
此外,家具和家居用品之外,宜家的餐厅也格外受到中国消费者喜爱。
要知道,在国外,宜家的餐厅本身只是辅助消费,吸引顾客驱车来郊外门店选购家具。在全球范围内,宜家餐厅的收入约占整个集团总收入的5%。但在中国,这个比例几乎提高一倍以上。
提醒
宜家新店开业送行李箱?假的
本报长沙讯 长沙宜家家居即将开业,却有人利用新店开业的契机,在微信上进行“免费送行李箱”的活动,长沙市民冉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转发,但最终发现是一场骗局。“他们的链接并不是宜家,而是另一个品牌。”26日下午,记者向宜家家居了解到,“新店开业微信转发免费领取行李箱”活动是一个虚假广告,长沙宜家家居已上报总部法务,总部已经联系微信平台共同处理此事。
“宜家家居新店开业,感恩回馈,识别二维码免费领取行李箱,活动限今明两天,仅限288位。官方网络授权活动真实有效。”11月25日下午,冉女士收到朋友转发的一条微信消息,图片中,宜家标志性的logo放在最上端,右下方还有一个行李箱的小图,图片最下方放着一个二维码,二维码的下方是一行小字,“官方网络授权,活动真实有效”。
冉女士告诉记者,得知长沙宜家将开业,看到这则微信时,她没有怀疑。于是,她通过扫描二维码添加了一个名为“宜家经理李丽娜”的微信号。对方发来另一个微信图片,称只要冉女士将这个信息转发给200个好友,即可获得免费行李箱。
在对方的指导下,冉女士将鞋子二维码图片转发给通讯录200个好友,随后,又在对方朋友圈的平衡车、箱子、背包等礼品中挑好心仪的行李箱,并提供了自己的姓名,地址以及联系电话。对方保证会在48小时内给以短信的方式给冉女士提供运单号。但截至26日下午5点半,一直没有给冉女士发运单号。
“两个朋友通过我发的消息买了鞋子,我才怀疑受骗了。”冉女士告诉记者。25日下午4时许,冉女士的两个朋友告诉她,自己通过冉女士的二维码在一个名叫“尼商”的交易平台买了某品牌的运动鞋。冉女士很诧异,扫描二维码跳转到了“尼商”交易平台。
“鞋子是59.99元,但购买的平台并不是宜家。”看到朋友购买的页面,冉女士才确信这是一个骗局,后悔不已,“利用我的关系卖鞋子,还不知道鞋子会不会发货,鞋子质量怎么样。”冉女士告诉记者,26日她再联系时对方已经没有回应。(记者 陈诗娴 实习生 王开慧 毛红枚 欧阳曼青)
她头条 | 她智慧 | 她生活 | 她快乐 | 她阅读 | 她时尚 |
她头条 备案号:京ICP备190115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