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以下婴幼儿能戴口罩吗?儿童护理的家庭误区有哪些?疫情期间孩子外出活动和回到家要注意些啥?孩子不舒服能不能去医院?……
在这个特殊时期,为了帮助读者做好家庭防护工作,让孩子免于或者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3月26日,《防控新冠肺炎家长必读知识》电子书网络首发。
此书由上海市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指导,上海市儿童医院医院专家撰写科普文章并参考官方科普信息编辑成册,共计2.4万字。聚焦孩子的个人与家庭防护、居家学习、理性就医、心理疏导、饮食调节等防治细节,通过问答形式解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关问题疑惑,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积极做到防治结合、科学防护、消除恐慌、理性应对。
以下为《防控新冠肺炎家长必读知识》节选科普问答:
《防控新冠肺炎家长必读知识》封面。上海市儿童医院 供图
一、1 岁以下婴幼儿不宜佩戴口罩,该如何防护?
答:1岁以下婴儿不宜佩戴口罩,以被动防护为主。看护人需主动戴好口罩,不要亲吻孩子,不要对着孩子咳嗽、打喷嚏、呼气。如要咳嗽或打喷嚏一定要用纸巾将口鼻遮挡住(如果来不及用纸巾,则应用肘袖完全挡住口鼻),并将污染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桶,用流动清水认真洗手。
婴儿需穿着合适,不要过度捂热或受凉。不要用嘴尝试或咀嚼食物后喂食孩子(包括不要用嘴吹凉食物后给孩子喂食),不要跟孩子共用餐具。孩子的物品、玩具和餐具一定要定期消毒。
如果不必要,尽量不带孩子出门,尤其是到公共场所或密闭空间;外出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远离其他人(保持距离至少1 米)。跟孩子玩耍前,要认真洗手。
家长外出回家后要更换衣物、洗手后才能抱孩子。家中应定期通风,通风时可以将孩子转移到另一房间以免受凉感冒。
二、预防新冠肺炎,应避免常见的儿童护理误区
答:误区1:外出人比较多时,安全起见,给孩子戴两层口罩。就医用口罩而言,只要正确佩戴合格产品,只需一个就能达到预期的防护效果,多个叠戴不能增加防护效果。口罩防护的关键指标还应当注意佩戴时候的气密性,如果没有按照正确方法佩戴,就好比是门关不严,再厚的门也不防盗。口罩的正确佩戴、摘取和处理要注意:戴口罩前洗手;手不要触摸口罩面;佩戴过程中口罩变得潮湿请更换;取下口罩后立即将其丢进垃圾桶并洗手。
误区2:空气中飘有病毒,怕孩子在家被感染,不能开窗通风。在日常通风环境下,空气中一般不会有新冠病毒。建议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每次至少15分钟,这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一般的工作生活条件下,正确佩戴口罩足以保护个人不被感染。
误区3:吃大蒜、喝板蓝根、熏醋等有助于预防感染。大蒜是一种健康食品,可能有一些抗菌特性。然而从目前疫情来看,没有证据表明食用大蒜可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板蓝根适用于风热感冒等热性疾病的治疗,对新冠病毒无效。食醋中醋酸含量低,熏醋起不到对新冠病毒的消杀作用。
对新冠病毒感染,最好的预防办法仍是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
误区4:给孩子买的果蔬、肉类,怕被病毒污染,多放放再吃。病毒通过飞沫、直接接触等方式污染果蔬、肉类的几率很低。果蔬、肉类买回家后先用流水清洗,无需放置很久再吃,暂时不食用的肉类冷藏、冷冻,以免放置过久,变质滋生细菌。注意不要生食,蔬菜、肉类应炒熟吃,水果的话尽量削皮。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且食物尽量煮熟后食用。
误区5:电梯按钮等光滑表面要勤消毒,因为病毒存活时间长。病毒在一些阴暗、潮湿的地方存活时间更长,干净光滑的表面,微生物不容易存活。电梯按钮、门把手风险比较高,是因为这些地方被频繁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大,勤消毒、勤洗手、用面巾纸隔开按钮即可。其他光滑表面,不必频繁消毒。
误区6:病毒看不到摸不着,为了孩子的健康,时时处处消毒才安全。消毒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对于阻断间接传播非常重要。但消毒一定要适度,应保证不对身体带来危害,不对环境带来长期污染风险。不建议对人体大量喷洒消毒剂,可能使消毒剂经过呼吸吸入、经皮肤吸收,有可能存在损害人体健康风险;做好手卫生即可。对物品消毒,能用物理方法(如高温消毒)就不用化学消毒剂。
误区7:孩子外出后,外套用酒精喷洒消毒,这才放心。日常外套回家后挂门口,和家里穿的衣服分开即可,不必每天进行消毒处理。病毒通过污染衣物来感染人的几率是很低的。浓度75%的酒精属于甲类易燃物品,燃点低,喷洒在衣服上如遇明火、静电、高温等可能起火,应采取擦拭法并避免撒漏。如感到外套可能被污染(如接触了有疑似症状的人),这种情况需对外套进行物理消毒,物理消毒不行再选用化学消毒。
误区8:孩子的口罩,用酒精消毒、微波炉加热消毒后可再用。喷洒消毒剂包括医用酒精,都会使口罩防护效率降低,不建议这样消毒。微波炉、电烤箱等加热口罩会破坏口罩内部结构,降低防护效率,不建议这样做。在确保口罩清洁、结构完整,尤其是内层不受污染的情况下,口罩可以重复使用,使用后放在房间洁净、干燥通风的地方晾着即可。
三、疫情期间孩子外出活动和回到家要注意些啥?
答: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外出,尽量去户外通风、空旷、人少的场所,不建议去室内游乐场、玩具区等公共场所,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或交谈。
做好看护,避免孩子乱摸乱碰;不在公共场合吃喝东西或脱掉外套、手套等;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清洁双手。
外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脱去外衣并换鞋后,认真洗手:用流动水加肥皂/洗手液,时间持续20 秒以上,全手覆盖。洗手完成后可清洁面部,如果孩子配合,可清洗鼻腔、漱口。
四、 孩子不舒服能不能去医院?会不会有感染的风险?
答:疫情期间,孩子生病了,家长可能会担心医院有交叉感染的风险,不愿带孩子去看病。提醒大家的是,儿童不是“小大人”,尤其是低龄儿童,病情常常变化很快,如果讳疾忌医、一味生扛,或在家自行服药,可能会耽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带孩子去医院呢?孩子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小于3 个月的孩子只要出现发热,就应就诊。任何年龄的孩子发热超过3 天应及时就诊。因各种原因导致孩子出现急性肢体活动障碍、精神差、明显的外伤出血等也要及时就诊。
另外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看孩子这次生病是否出现和平时生病明显不一样的情况,尤其是出现精神反应弱、频繁呕吐、大便次数明显增加或出现脓血便、吃奶减少甚至拒奶、尿少、持续固定部位的腹痛或包块、烦躁哭闹不能安抚、发热伴新发皮疹、喘憋、脸色差、呼吸快或呼吸困难、呻吟、意识障碍、抽搐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
如果非急症,可提前预约,错峰就诊,就诊时做好自己和孩子的防护,全程戴好口罩,不乱摸。回家后,脱去外套和鞋,第一时间认真洗手、洗脸。
五、带孩子外出以及到家后,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外出回家后:脱去外衣并换鞋后,第一件事就是认真洗手。在家中,普通肥皂或洗手液都可以,一定要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并且按照规范步骤洗手,仔细揉搓手上的每个部位。洗手完成后可以清洗而部,如果孩子配合,可以清洗鼻腔和漱口。
她头条 | 她智慧 | 她生活 | 她快乐 | 她阅读 | 她时尚 |
她头条 备案号:京ICP备190115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