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河南南阳南石医院几名护士下班后在寒风中苦等4个多小时,租住小区物业人员以她们在医院上班接触患者为由,不让她们回家休息,在当地派出所出警和医院领导出面协调的情况下,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最终无奈地搬离。
无独有偶,2月8日,河南郑州某家属院,物业以业主举手表决的方式,最终决定不让医务人员回家去住。2月9日,郑州市防控办全市排查,责令纠正这一错误行为。
微信截屏图
微信截屏图
“他们身上携带不携带(新冠病毒)咱没法鉴定”
“支持”
“不能让进”
这是2月8日晚发生在郑州某教育系统家属院“教研室46号院物业群”里一场激烈的集体讨论。
华商报记者获得的该群讨论截屏图显示,物业负责人提议跟业主们商量的事由是——“”晚上1-1-8西户合租户回来两个人,一个在附属五院(当地医院)上班,一个在医疗机购(应为构)上班。问一下大家,能不能让他们进本院住,大家发表意见。大家同意,物业就让进,大家不同意,物业就不让进。”
其中一张微信截屏图显示,“在医院工作接触各类病人,我是邻居,坚决不能让入住!”,下面有多位业主附和支持,有业主表示:“要报着为本院负责的态度。”
2月9日,华商报记者试图联系知情医生,但最终被婉拒。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七病区主任医师张龑莉告诉华商报记者,她也听说了这件事,“这样做的确让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有些寒心。”
家属院业主可能是过于恐慌
张龑莉认为,家属院业主集体表决驱逐医护人员的做法不地道,不人道,更没有依据。“我们医务工作者也是人,谁不想待在家里,但疫情发生了,医生就得上”。如果医生拿着医院开具的证明,而且经过体温检测没有发烧等症状,业主们就没有权利不让下班医生回家休息,“这一点疫情防控的通告中也明确了,所以这样做是毫无道理的。”
张龑莉也对一些业主的过激做法表示理解,现在飞沫传播、粪口传播、气溶胶传播说的很多,郑州就有出租车司机莫名接触被感染,“医院医护人员的确接触患者多,感染风险大,从这个角度说,家属院业主可能是过于恐慌决然这样做也能理解,疫情防控需要的话,可以考虑让下班医护人员免费入住附近的酒店也好啊。”张龑莉介绍,目前郑州市内除定点医院外,其他专科医院都已暂停,就是避免过多接触患者感染。
业主骨子里真的缺乏善良吗
郑州市一位疫情防控值班工作人员表示,2月7号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通告明确规定,全市社区在疫情防控期间,既要科学合理严格管控,又要注重人文关怀服务,做到严而有序,严而有张,严而有情。对居民外出时间不做硬性规定,不得禁止身份准确、体温正常、无其他异常状况的常住、租住、暂住人员出入本小区。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会立刻向领导反映相关舆情,并郑重表示,只要体温正常、没其他异常状况,持有工作单位出具的工作证明,物业和其他业主就无权拒绝包括医务者在内的租住人员出入。
“这些业主骨子里真的缺乏善良吗?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上班为了谁?如果换位思考,还会这样表决吗?疫情面前,事关所有人。病毒是魔鬼,那么说医务人员是抗击魔鬼的天使,非常时期也只有白衣天使能救我们!”
2月9日,河南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生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表示,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确有很多医护人员倒在工作岗位。医护人员在前方抗疫,我们在后方居家隔离,医护人员为了谁?我们不应该为难嫌弃他们,不能一边喊着为医务人员点赞,一边喊着离我远点,不能让前方的医护人员流血流汗又流泪,所以恳请“教研室46号院”业主们:“请给医务人员休整的地方!”
2月9日中午,郑州市防控办立即进行全市排查,最终核实为经开区第二大街46号院,随即责令辖区办事处到现场调查核实,坚决纠正这一错误行为。同时,郑州市防控办要求全市各社区,必须严格执行和落实郑州市发布的12号通告内容。
经调查核实,2月8日晚7时,经开区明湖办事处辖区某46号院有两人因无法证实自己的准确身份、准确说出所租赁房屋房东的准确信息,物业工作人员据此拒绝二人进入院内。随后,物业人员在未弄清两人真实身份信息、未报告辖区办事处的情况下,擅自在业主群(“教研室46号院物业群”)中发布征求业主意见信息,在网上造成不良影响,辖区办事处已责令该物业公司在小区业主群公开道歉,消除影响。同时安排社区人员加强对业主的宣传教育引导,多关爱和支持医护人员。
郑州市防控办要求全市区坚决落实《郑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12号通告》,既要科学合理严格管控、又要注重人文关怀服务,任何人、任何机构不得为医护人员工作、生活设置障碍,一旦查实,严肃处理。
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即使是在隔离病房接触患者的一线医护人员,都会经过科学的防护才进入病房开展工作,他们要经过正确的消毒防护措施和防控手段,离开病房和医院都不会携带病毒,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被尊重、被善待。
战斗在武汉疫情最前线的医护人员的真实写照
这是很多医护人员只能就地打盹稍作休息
武汉民间志愿者何辉开车免费接送医生上下班,最终倒在抗疫前线,怎么窝在家里的居然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想法。“全国医务人员投票表决,对这个小区的人以后拒绝接诊。”华商报记者注意到,多位网友认为“教研室46号院”的绝情做法太荒谬,可见恐慌到精神错乱的地步,搞不清楚现在是谁在前面拼命吗?更有网友吐槽:这样的邻居,不做也罢!还有医生留言表示,现在做医生太难了!
网友蓬蒿人表示:“怎么总是有这种寒心的事情,我作为一个医务人员,报名去湖北,随时等着医院安排,看着我的同事们,一批批去的,大家都有爸妈,都有孩子,可是都没说什么?,都踊跃报名,换来的不能是歧视,和平年代打医伤医,抗疫的时候歧医轻医,医护人员不是人么?”
网友王笑梅~北京地坛医院肝病科表示:“不让回去住,谁给解决住处?难道让医务人员露宿街头吗?恶劣!医务人员举手表决,这个人得病,不许住院!”
网友Dr.dang表示:“医务人员投票决定这个小区的不得就医,医保部门投票决定这个小区人员不再享受医保。教育和医疗,都是最让人尊重的行业,这个教育部门的住户在灾难面前却没体现出应有的素质,真的是教育的悲哀。”
网友明亮表示:“医生忙着杀病毒,病毒忙着杀病人,邻居却忙着赶医生,中国的医生好难。”
网友阳光表示:“有些人越来越自私了,自私到没人味。”
网友郭艳娜表示:“疫情是个照妖镜!我就说这一句话。”
网友柊日暖阳表示:“该小区部分业主无徳之举,如果其中有从事教育工作者,可真是其人生耻辱。在职业道德中唯有医疗和教育明确了医德师德,都是以德为先的表率,若该小区真是教育系统的,真该好好反思一下怎么还能有人做出如此无德之事?”
网友陌然浅笑表示:“这教育工作者,只会‘教’,不会育人。”
歧视医务人员涉嫌违法
“请尊重与善待医护人员,小区物业‘禁止医护人员回家’,既无科学依据,而且涉嫌歧视违法,应该立即叫停!”
2月9日,知名律师周兆成接受华商报记者的采访指出,面对当前疫情严峻的形势,各地如临大敌,防控措施不断升级,已经形成了一场针对疫情的全民战争。
“我们的抗疫工作也已经下沉到最基层,从村委会、居委会到各个村庄、小区都能够真正做到严管严控,出现了很多抗疫‘硬核’操作,这些手段的使用也起到了防控病毒传播的效果,对此应该点赞!同时,广大医护人员也能够坚守岗位,弘扬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他们用责任兑付信任,用生命托举使命,是我们和病毒之间最直接的防火墙。但是,近日一些地方小区物业却以害怕小区居住的医护人员携带病毒回家感染他人为由,拒绝医护人员下班回小区,甚至贴出‘医务人员禁止入内’的告示,我认为这属于过度反应,非常不妥。”
我们可以理解小区物业和小区居民对病毒的恐惧。但是真的根本无需担心医护人员会把病毒带回小区,首先他们是专业人士,知道怎么自我防范,他们即使在隔离病房接触患者,也有严格的操作程序,经科学防护才进入病房,离开时也有正确的消毒防护措施和院感防护措施。所以,他们离开病房和医院时,是绝不会携带任何病毒。
周兆成指出,物业是基于业主授权和《物业服务合同》对小区进行管理,但是,物业听命于小区业主授权的内容必须以合法为前提,而不能打着业主授权的名义,肆意对个别住户进行侵权和歧视。“小区医护人员只要是小区合法住户,其权益就应该得到法律的保障。我们不能因为住户仅仅是在医院工作就简单粗暴地把他们拒之门外。这是一种职业歧视,更涉嫌违法,与我国《宪法》规定的平等权大相背离。”
周兆成表示,在当前如此紧张的抗疫局面下,我们医护人员战斗在第一线,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理应获得一致尊重,而不是歧视;理应受到最高礼遇,而不是刁难。小区物业这一阻拦行为,表面上“打着业主授权旗号”,实际缺乏人情味。如此歧视医护人员,这样阻拦医护人员回家的做法,不啻于登高去梯,过河拆桥,既让医护人员伤心、寒心,最终也会祸及自己。
相反,我们更应该全力支持医护工作者,让他们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能安心休息,免除他们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为疫情的防控做出贡献。
“因此,对于小区业主不要因为无知而标签化医护人员;同时,对于物业也不应该阻拦医护人员回家。虽然现在是抗疫非常时期,但是,我们的抗疫措施必须要在法治轨道内运行,我们不能对医护人员使绊子,让他们流汗流血又流泪,这样会干扰疫情防控,进而损害公共利益。”
周兆成表示:我们必须对这种“歧视”做法说不,必须坚决捍卫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
防疫前线最辛苦的,莫过于医护,疾病当前,首当其冲,和病毒正面相抗。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拯救无辜的生命,连命都可以不要,家人也无法顾及,我们又怎能将他们驱之门外呢!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比谁都清楚,医院就是战场,这场战役,注定就是和病毒的你死我活!歧视在哪儿都不该存在,只有医护和我们相互信任,才能更好地打赢这场仗!
的确,生活中存在一些隐瞒湖北武汉旅居史和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正是因为这些人的隐瞒,造成疫情的扩散。而作为接触病患的医护,更是免不了要和病毒打交道,阻拦者可以惧怕医护人员身上携带的病毒,但难道他们就比医护人员更懂得防护?
“坏的是病毒,而不是人!”在这次看不见的战役中,如果我们与医护之间都相互不信任,搞歧视,最后吃亏上当的,仍然是我们这些普通百姓。
华商报记者 李华
她头条 | 她智慧 | 她生活 | 她快乐 | 她阅读 | 她时尚 |
她头条 备案号:京ICP备190115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