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自己买了养老保险,买了一处养老房,不至于今后老无所依,流离失所。”出生于1991年的上海白领晓敏对作者介绍。
在27岁前,晓敏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认为养老距离自己十分遥远。直到2018年一次生病独自去做手术,而父母不能及时赶来,令她意识到人生无常,要靠自己尽早规划未来生活。
保险是在2018年就买好的,兼具保障和储蓄功能:每年交3000多元保费,连续交20年。期间可以保障多种疾病的赔付,20年后还能一次性返还作为养老钱。
上海的房价高攀不起,晓敏在上海附近的城市买了一处海景房,总价近50万元,首付不到15万元,月供不到3000元。这是她在上海继续打拼的底气。
晓敏甚至还结识了医院里的护工群体,了解护理中的门道,去考察疗养院,学习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
尽管距离退休还有20-30年,但晓敏在内的一批90后们已经开始规划如何保障退休后的生活,并付诸行动。
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未来养老金支出存在缺口挑战,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提上日程,以及通货膨胀等多重挑战交织之下,加上大多数人又是独生子女,当代90后年轻人们的养老焦虑比前辈们来得更早、更强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到,2022年将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年轻人不指望“养儿防老”
1995年出生的李莉自嘲是一名“月光族”,她喜爱美食和大牌化妆品,时常冲动消费,每个月的开销都是一笔糊涂账。
李莉告诉作者,去年是她工作的第四年,突然意识到自己没攒下什么积蓄,加上基金巨亏,银行理财收益下滑,开始对自己今后的养老产生了一丝担忧。后来,她偶然了解到,可以通过年金险给自己退休时“存”上100万元:每个月交2200元,连续缴满15年,第六年可以开始提取;如果到60岁再提取就能领100万元,同时还有一部分人身健康保障。每个月的保费支出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不影响生活,也能时刻提醒自己理财。
“强制自己储蓄,未来可以作为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一项补充。”李莉表示,“万一今后单身或遇到早年丧偶丧娃等情况,也有一部分风险保障。即便未来结婚、生孩子,也有必要用科学的方式给自己规划养老,不能依赖或考验人性。”
买了年金险后,李莉把自己的花呗和信用卡额度都降到1000元以下,开销更有节制。李莉还表示,100万元的养老保障肯定不够,希望在安排好房贷、车贷后,再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配置重疾险、寿险等产品。
北京地区一位友邦保险资深代理人告诉作者,当前考虑养老保险和家庭保障配置的客户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但90后们的保险观念更好,他们普遍对保险有一定的研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配置保险产品,兼具保障和财富规划的年金产品备受年轻用户欢迎。
“年金险产品按月复利,用户投保时越年轻,未来从保险公司拿到的钱就越多。”该代理人表示。
相较90后们的懵懂试水,80后、85后们的养老规划普遍更为周密。
北京80后米娅告诉作者,自己是独生子女,夫妻双方的老人身体状况都不太好,但子女又不在身边。每次一有状况小两口就得来回奔波。这让她很早就开始考虑养老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钱的问题,我给家人都买了重疾险,希望能给在世的老人一些基本保障。同时每年拿出家庭收入的5%存一点年金,这是未来养老的补充。”米娅表示,此外,她也密切关注养老产业的相关动态,关注有哪些新方式可以纳入养老计划。
“养儿防老”是国人的传统观念。2021年10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腾讯新闻·原子智库和友邦保险发布《2021大中城市中产人群养老风险蓝皮书》(下称“《养老风险报告》”),调研显示,预计退休后由子女照顾的比例最高,为30.8%,而选择养老机构照顾、由配偶照顾和自己照顾自己的比例也分别达21.4%、21.3%和19.3%。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调研样本年龄处于35岁-59岁。《养老风险报告》指出,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城镇化水平提升以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未来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妻和未婚子女)占比越来越高,靠子女照料这一预期很难实现。调研人群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等老龄化社会主流养老方式接受度仍不高。
而作者在交流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的90后等年轻群体明确表示,不指望“养儿防老”。
“养儿防老的风险很大,取决于他以及配偶的意愿和能力。我个人也不想束缚孩子未来的生活,养老还是靠自己为主。”一位受访者称。
“我从来没想过要靠孩子养老,只希望她快乐长大。我更期待老了和朋友们一起住养老公寓,相互照应。”另一位受访者称。
还有受访者表示,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大,孩子未来能不啃老就已经知足了。
90后规划养老正当时?
2021年6月,人社部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一重要安排的背景,便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剧变和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挑战。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9亿人,占比13.5%。而十年前的六普,这一数据为8.87%。人社部在规划中提到,“十四五”期间新退休人数将超过 4000 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 3500 万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来源:视觉中国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为现收现付制,即由当前在职人员缴纳的养老金供养上一代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付。而当老龄化程度加重时,意味着给社保交钱的人越来越少,领钱的人却越来越多,社保收支压力增大。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中测算,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到2028年可能会收不抵支,2035年余额将被用光。
有声音担忧,到2035年大批80后还未到退休年龄,80后、90后可能面临着无养老金可领的局面。
人社部随后强调,围绕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已制定了一系列应对举措,包括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增加战略储备基金、各级财政增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等。“可以明确地讲,我们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3亿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2亿人。
在2月22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介绍,目前全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4.8万亿元,可支付月数在14个月以上。“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障的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第二支柱,而个人养老金是第三支柱。与国际相比,我国过于依赖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指出,我国居民退休收入主要来源于社保,二三支柱的养老金都很少。据测算,有社保的人员退休后收入只有退休前的35%。
他强调,社保只能保障基本,要补足养老金的收入,还是要多参加自主的企业年金,或是自主的储蓄、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等。
2021年12月17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这标志着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即将正式启幕。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以账户制为基础,个人可自愿参加,国家财政将从税收上给予支持,资金将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都可以是个人养老金的投资范围,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投资需求。”
水滴保总精算师滕辉表示,现在正是90后年轻人考虑养老规划最好的时机。
他指出,今年最早的90后已经32岁,绝大部分人开始步入“成家立业”的阶段。同时,90后的一个标签就是独生子女,很多小家庭都是“4-2-1”结构,将来需要赡养四位老人。在目前国家社保养老基金压力大、鼓励商业金融机构分担养老需求的背景下, 在未来20-30年内,90后年轻人不仅要考虑父母的养老,更有必要提前给自己规划养老。
200万养老保险已卖出13万件
在参观完某高档养老社区后,诺心萌生了未来想要入住这里的想法,但其高昂的入住门槛也令她望而生畏。
“我粗略算了一下,假设60岁退休,活到80岁,入住比较好的养老院每年要20万元左右,再考虑下其他方面的开支,得准备500万左右吧。”诺心表示,对自己退休时拥有的养老储备没有底气。
前述《养老风险报告》调研和测算了不同城市典型个体在退休时积累的养老财富状况(包括养老金收入、金融资产和第二套以上的房产价值),测算结果显示,典型个体(中等收入群体)在2038年退休时的养老财富储备达690万元,其积累的养老金总财富占35.23%,金融资产占36.60%,房产价值占28.17%。不同城市的用户中,上海养老财富储备最高(913万元),其次是北京(811万元),再其次是广州(749万元)和深圳(746万元)。
《养老风险报告》指出,一线城市养老财富水平明显高于二线城市,不过其收入替代率并不一定高,由于较高的生活费用,退休生活仍可能面临较大压力。而对部分风险指数较高的二线城市来说,金融资产储蓄不足和房价低可能是造成财富储备不足的重要原因。
不同城市、不同个体的养老财富储备分化巨大,高端养老需求亦十分旺盛。
泰康集团在2012年推出将年金险和养老社区结合的“幸福有约”计划,用户需要每年缴纳20万元保费、连交10年,退休后可持续获得收入,并锁定高端养老社区的入住权。数据显示,“幸福有约”计划已累计销售近13万件。
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在活动上介绍,自己就是花200万买养老保险的客户之一,更表示要将自己在泰康的个人保费加到1亿以上。
2021年5月,中国平安推出“平安臻颐年”高端康养品牌及首个超高端产品线“颐年城”。市场信息显示,该产品最低保费门槛为1000万元(每年交100万元、连续交10年),可以获得养老社区入住资格。
2020年,泰康推出面向19岁-39岁年轻人的“青年版幸福有约”,相较标准版每年20万元保费(10年期缴),青年版每年保费在10万-15万元(需交20年)。
泰康方面表示,青年版基于这一群体年龄阶段现金规划的特殊性,降低年轻用户每年的交费压力,旨在通过长期投资的“复利”原则,为客户积累充足的财务资源来满足养老需求。
泰康还表示,通过青年版幸福有约的运行发现,青年人已经开始关注和规划养老问题,通过保险产品对长寿时代进行制度化安排,并付诸实施。
作者了解到,目前该产品最年轻的客户仅21岁。这意味着,已经有00后开始规划养老,为自己安排好了40年后的养老现金流,并锁定40年后的养老社区资源。
养老理财、基金1元起投
“各大机构的高端养老计划令人艳羡,我却只买得起养老2050(公募基金产品)。”一位投资者无奈表示,不少机构推出的养老产品门槛较高,令现阶段开支较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清华大学联合腾讯理财通发布的《国人养老准备报告(2020)》显示,超八成的80后和超七成的90后开始关注养老,但有实际行动的仅有三成和两成。
阻碍80后和90后行动的主要原因,一是认为养老距离自己还很遥远,二是认为有其他更优先必要的花销去向,包括子女教育、买房买车等。
水滴保滕辉坦承,年轻人当下面临的经济支出压力更大,留给自己养老规划的钱并不多。因此,“低起投门槛“、”灵活缴费”、“有一定保底收益”的养老金融产品更适合90后年轻人购买。
普惠型个人养老金融产品正不断丰富。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介绍普惠金融开展情况时表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大到“十地十机构”,养老储蓄试点即将启动,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商业养老金业务也正在抓紧筹备。
光大理财相关负责人介绍,养老理财突出“长期、稳健、普惠”特性。,1元起投、1元递增,同时免收认购费和销售服务费,仅收取0.1%的管理费。首款养老产品封闭期为5年,鼓励投资者做好中长期投资安排。从青岛地区的试点销售情况来看,部分网点一度出现排队购买的情况。
“养老理财并不仅针对老年人,养老规划越早越好,投资者可以靠养老理财产品获得长期投资收益,保障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该负责人表示。
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预计养老理财整体收益率与业绩基准一致,在5%-8%。其产品风险高于保险类产品,收益率仅次于养老目标基金。
养老目标基金因成长性更高也受到一些投资者的青睐。我国养老目标基金从2018年起步。Wind显示,截至3月1日,养老目标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150亿元。
2021年资本市场波动频繁,加上近期俄乌冲突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养老目标基金产品未能幸免。有机构推出针对不同年龄段投资者的养老目标基金,产品根据投资者不同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调整资产配置。其中,针对80后的养老目标基金产品近一年亏损超8%,跌幅超过针对90后和70后的养老目标基金。
“80后养老可真难。”有投资者吐槽道,“说好的养老呢,怎么收益还不如我自己炒股?”
不过,亦有投资者在对比基金整体收益状况后表示基本满意,这一亏损状况符合预期。他表示,“对现阶段的收益率没有那么在意,从长期看,公募基金的成长性更好。”
华夏基金方面对作者表示,从海外经验看,养老目标基金是境外主流的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建议投资者最好在年轻时,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前提下提早开始养老投资,逐渐积累。要站在长期视角考量,减少因为短期波动而进行的追涨杀跌,坚持定投,平滑风险,积少成多。
一些投资者更倾向于自己购买股票或基金。滕辉表示,用户自己储蓄或投资要获得较好的收益,对投资能力的要求很高。而国家对养老金融产品的监管十分严格,对发行养老金融产品的机构资质、产品投资标的都有严格要求,更注重“收益的稳健性”,而不是片面追求“高回报”。
一个例证是,去年监管部门对银行进行窗口指导,发行产品中不得含有“养老”二字,若发行含有“养老”字样的理财产品,需获得监管部门许可。
(文中晓敏、李莉、米娅、诺心均为化名)
她头条 | 她智慧 | 她生活 | 她快乐 | 她阅读 | 她时尚 |
她头条 备案号:京ICP备190115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