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她头条 > 一生波澜壮阔,梅艳芳才是真正的“香港女儿”

一生波澜壮阔,梅艳芳才是真正的“香港女儿”

2022-03-24 17:39:19来源:腾讯新闻/贵圈阅读:0标签: 梅艳芳  香港

文章导读
拍梅艳芳的传记片注定艰难又不讨好。...

拍梅艳芳的传记片注定艰难又不讨好。

明星很多,能担得起传奇二字的寥寥无几。而梅艳芳又是无可取替的,是让人永远怀缅的传奇,拍不好会被痛骂。但“安乐影片”的行政总裁江志强还是要拍。

接受媒体采访时,江志强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公司规模很小的“安乐”要发行宫崎骏的《天空之城》,请正当红的梅姐帮忙宣传。虽然并不相熟,但梅姐却仗义助阵,让他很感激。2003年,梅艳芳约他在阳明山庄饮茶,表达了想拍一部传世之作的心愿。江志强联络张艺谋,在《十面埋伏》里为她设计了戏份吃重的角色,但戏未开拍,斯人已逝。

2004年1月4日,TVB香港无线在将军澳电视城录制纪念特辑《梅艳芳最美丽的回忆》,邀请了梅艳芳的生前好友在节目中回忆她的生前往事

梅姐未竟的心愿对江志强来说永成憾事,多年来他都“好想为她做点什么”。

江志强想为梅姐拍传记,从2010年就开始找编剧,但编剧个个都说找不到人演,这剧本没法写。有一次,他看完《寒战2》,心血来潮打电话给导演梁乐民,发出邀约。梁乐民明知很难但未推却,因为那天刚好是梅姐的忌日。

模特大赛出身的新人王丹妮毫无演戏经验,起初在Facebook接到试镜短讯,还以为是网络诈骗。历时三年,找遍华人世界才挑中的这位女主角,到底有多像梅姐呢?江志强的答案是,她长得一点不像。梁乐民告诉他:“我们不是要找一个像梅姐的人,我们是要找一个能演出梅姐的人,有多像不重要,重要的是气质。”

王丹妮身上的“梅艳芳气质”,来自她与梅姐有几分相似的身世经历——同为单亲家庭,同是随母亲长大,同样通过比赛出道,性格里也有同样的坚定与阳刚。得知获选之后,她第一反应是逃去泰国,躲进酒店房间足足哭了两日。但再踏出房门时,她决定全力以赴。梁乐民在采访中提到,最后一次试镜是带妆彩排梅艳芳的《夕阳之歌》——她生前最后一场演唱会上穿着婚纱唱的告别之曲。前面的候选人试完这场戏,现场工作人员都在鼓掌;王丹妮试完,所有人都在哭,大家都觉得“好像梅姐回来了一样。”

王丹妮的眉眼与梅艳芳最多只有两分相似,化妆造型帮她加强了两分,明显下过苦功去钻研揣摩的神情、语态和肢体动作又再加两分。而她早早入行做模特、年纪轻轻生下女儿成为单亲妈妈的经历,又让她有了一分和梅姐相似的“染尘”气质。算下来,她对这个角色至少有七成的完成度。其实整部电影也差不多70分上下,但创作者对梅姐的爱与情意,可以让观感加到80分。

剩下的20分,源于戏里冲突不多,叙事线索平淡,难免显得走马观花。这当然也是该片选择讲述故事的方式。拍《梅艳芳》的难,除了选角,就是素材的取舍。梅姐的一生波澜壮阔、层次丰富,她在娱乐圈内的恩怨纠结乃至多段情缘,哪些该重点着墨,哪些要轻描带过?尤其她生前的诸多熟识如今都仍健在,个个火眼金睛,如何呈现她生命中的各种人物关系与事件,对创作者来说,颇需要费些脑筋。

目前针对该片最主要的批评,也是有些影评人认为的电影“过度理想化”了梅艳芳的一生,叙事姿态“隐恶扬善”——但凡是有争议的人和事,都被加了滤镜或者干脆避而不谈。

比如片中爱情线的男主人公“后藤”,暗指日本歌手近藤真彦。现实中的近藤可谓渣出天际,当年和梅艳芳交往时脚踏两条船,现在50多岁了依然劈腿不断。电影中把他和梅姐的情感“美化”为,迫于事业压力的有缘无份。至于其他与梅姐有过感情牵绊的男性,除了林国斌,其余都未在片中出现,包括曾为她献上“此生至爱,一路好走”花圈的赵文卓,也只字未提。梅艳芳与家人的关系,只保留了姊妹情深,母亲与兄长给她的压力都被隐去。片中对梅艳芳生平争议事件的唯一展现是“卡拉OK掌掴”,却也淡化了现实中后续的腥风血雨。

1992年,梅艳芳和朋友在卡拉OK唱歌,被有黑道背景的黄朗维看中。梅艳芳拒绝了黄朗维的献唱邀约和百万支票,被恼羞成怒的黄朗维掌掴。第二天,黄朗维在街头遇袭,在浸会医院治病期间被不明人士枪杀

监制江志强在采访中说:“我们不是拍梅艳芳的自传——我们只想讲我们心目中的梅艳芳。”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好滤镜本身也是这部电影的心意与善意。一手打造了梅艳芳百变形象的刘培基在悼词里曾写:“梅艳芳最大的优点,是她的善良……”

或者可以这样讲,这部电影是创作者根据真实事件去编写的自己心中“最好”的梅艳芳,只撷取了善与美的部分:她与张国荣的情谊,她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人生态度,她对慈善事业的热心投入,她对后辈的不吝提携。着力突显和放大那些“好”,是因为疼惜梅姐的人,想让世人看到那样的她——而不是一个饱尝情路波折的苦情人,或是开完28场演唱会,庆功时却因为收入不够帮家人还债而落泪的苦命女子。

最好的梅艳芳,活在香港电影最光辉的年代。她的芳华绝代,与香港娱乐产业的盛世交织——《坏女孩》在80年代带起的“中性风”走在潮流最前端;让她同时拿下金马和金像影后的《胭脂扣》,被港片影迷奉为经典。所以电影《梅艳芳》不单是人物传记,也是对逝去年代念念不忘的回响。导演既希望带领观众重认这位香港天后,也希望透过她的一生重温曾经的黄金岁月。电影大量剪辑梅艳芳生前纪实片段,比如新秀大赛、演唱会现场、电视访问、赈灾活动……同时也重构了不少著名地标与集体回忆,像60年代的荔园、1991年的利舞台,以及最为催泪的张国荣举殡。重温一趟梅姐的人生路,直到她最终唱起《夕阳之歌》告别舞台之时,人们也挥别了在夕阳中消失的旧日香港。

梅艳芳姐妹小时候在荔园游乐园演唱多年,这个香港家喻户晓的游乐场于90年代后期关门

梅艳芳1991年在利舞台举行演唱会,同一年这间古色古香剧院停止营业

人们怀念梅艳芳,仿佛是在怀念那个流光溢彩又情深意重的时代。梅艳芳之所以被称为“香港女儿”,也因为她身上的特质:草根出身,既传统又摩登,在舞台和影视剧中形象百变,有江湖儿女的侠气担当,完全契合香港黄金年代的独特魅力——瞬息万变又繁荣流动。

底层歌女成为一代巨星,默默向上就能收获喝彩。强势输出的影视文化里,有一个守诺重义的江湖——那些是很多人爱的香港模样,但只是时代的美好切面。事实上,90年代的梅艳芳已经要面对唱片市场变化后销量下降的困境。跟红顶白是人之常情,她不明白自己唱了那么多年,多少都有一点贡献,“为什么在我的唱片只是没有以前那么好的时候,人人都要踩一脚?”

电影《梅艳芳》当然没拍出这些残酷。怀念本身就自带爱的滤镜,怀旧亦然。时代是因为消失,才显得格外动人。就如同片中那句对白:“有些人你不忍心看她老去,她在最美的时候走,可能是最好。”很多人喜欢假设:如果梅艳芳、张国荣能活到今天,会是怎样。其实这类假设毫无意义,他们成长走红的大环境和早逝的悲剧是传奇的一部分,也正因为梅艳芳的人生是一首戛然而止的歌、一部来不及完成的遗作,人们才对她的美丽“心中一再想”。

从这个意义上,欠缺刻画人物复杂性的《梅艳芳》,也可被视为一部“未完成”的、大量留白的电影。梅姐的生命长度有限却丰厚宽阔,面面俱到尽述不易,而且许多话也不必讲透,观众完全可以用各自的价值观、用自己对这位乐坛奇女子的理解,去为片中的“留白”填色。

该片对当下香港电影的另一层意义在于承载过往的精神。饰演刘培基的古天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一定要留恋过去,但很多东西我们要学习过去。”梅艳芳生前对后辈十分照顾,王丹妮说拍这部戏时感受到“一个很庞大有经验的团队,用尽力量去提携后辈。”已经很久没有一部大制作的香港电影里,主角全部启用新人了。而这部戏不只王丹妮,扮演张国荣的刘俊谦也是初登大银幕的舞台剧演员,一众配角也多是本土新人。导演显然有意扶植更多后起之秀,这与梅姐生前的言行也有所呼应。

在“一个美丽的回响演唱会”上,梅艳芳曾说,希望大家抬头望向天上星星时,会想起她的名字。电影《梅艳芳》用复刻她生命光彩与善念的方式,让大家想念她。而坐在影院里的观众,无论是否认同这部电影,至少会因为重温这个名字而有所感怀。

点赞 (1)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她头条 | 她智慧 | 她生活 | 她快乐 | 她阅读 | 她时尚 |

她头条 备案号:京ICP备190115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