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澎湃新闻记者 薛莎莎 实习生 胡媛媛
上海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真光第四小区内,有一支约120名居民自发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他们中有已退休的老人,有护士、辅警、还有年轻的学生。
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真光第四小区志愿服务队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小区对楼栋进行分组,设置楼组长,同时担任志愿者分组组长,通过微信群发布每天的志愿任务。“每个人都可以做一点小事。”志愿者之一的孙瑞英说。
孙瑞英介绍,为满足小区里行动不便老人的核酸检测需求,街道办和居委会协调,安排专人上门采样。自发组建的志愿者服务队积极主动承担小区里维护秩序,发放蔬菜瓜果物资等工作。
疫情之下,志愿者的工作,让孙瑞英感到重拾了邻里感情,“亲如一家人”。
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做核酸
真光四小区是一个老社区,多个楼栋没有安装电梯,小区里老年人又比较多,有老人听力不好,有的老年痴呆,还有的中风瘫痪卧床不起,下楼做核酸检测对他们来说,是件难事。
真光四小区居委会干部了解情况后,与街道办相关部门联系,请求帮助。普陀区中心医院心内科护士长李敏接到任务来到小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做核酸。
住在40号楼的老夫妻均瘫痪在床,平时由保姆照顾,李敏每次都要爬上6楼上门采样。老人不愿意做检测,李敏反复劝说,“我是护士,不要害怕,我们张开嘴就好。”她蹲下身为老人采样。
孙瑞英说,李敏看起来瘦弱,但工作很认真,对待老人非常耐心,“她像对待父母一样,非常温柔地哄他们。”
今年58岁的孙瑞英,从2014年便开始志愿工作,退休前在社区做调解工作,退休后加入摄影协会,主动担任小区的楼组长。疫情开始后,孙瑞英一边身体力行服务邻里,一边用手中的相机记录抗疫瞬间。
听到李敏采样时耐心地和老人交流,看她躬身弯腰或趴在床边为老人做核酸检测,孙瑞英按下相机的快门,记录下这一刻。
上百名居民自发组队志愿服务
张伟指挥核酸秩序
张伟,是浦东新区的一名协警,工作之余,他自愿加入真光四小区志愿服务队。居民做核酸检测时,他维持秩序,确保人与人间隔两米以上;送生病的老人去医院;安排发放蔬菜瓜果包,张伟总主动承担这些任务。
孙瑞英说,志愿服务队是约120名居民自发组成的,很多年轻居民参与,“通过这次疫情,见证了很多年轻人冲在一线,我很感动。”
提到做志愿者的最大感受,孙瑞英说重拾了邻里感情。她称,原本城市中的邻里是不常走动的,大家也都互不相识,“我现在通过上门服务,搞宣传,认识了很多街坊邻居。有时在群里说家里没葱了,立马就有街坊说我家有,给你送一点。邻里之间的感情更深了,亲如一家人。”
李敏上门给老人做核酸
每次小区开展核酸采样之前,志愿者们凌晨5点就已到岗,给来做采样工作的援沪医疗队提供好后勤保障。居民做核酸时,志愿者负责维持好现场秩序。
孙瑞英也早早起床,志愿服务的同时,也用手中的相机定格下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一个个瞬间。她称,做社区志愿者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的温暖。
她头条 | 她智慧 | 她生活 | 她快乐 | 她阅读 | 她时尚 |
她头条 备案号:京ICP备190115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