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恩在会上表示,2022年,内蒙古文物局将坚持保护第一,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推动文物建筑维修行动三年计划2022年重点项目落地,实施阿尔寨石窟、嘎仙洞遗址、辽上京遗址及曼德拉山岩画数字化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进一步优化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启动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遴选申报工作。加强石窟寺保护研究工作,编制完成《内蒙古自治区石窟寺保护利用规划》。成立万里茶道(内蒙古段)申遗工作领导小组,推进辽上京和祖陵遗址、红山文化遗址群、阴山岩刻和万里茶道(内蒙古段)申遗基础工作。
在谈到“坚持守正创新”时,曹建恩说,内蒙古文物局将以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辽上京遗址、萨拉乌苏遗址、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哈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历史传统村落保护等重大文物工程为切入点,发挥文物资源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文物保护真正成为推动城市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策划革命文物专题精品展览,支持和推动“长城内外皆故乡”展览、“黄河从草原上流过——内蒙古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展”在区内外开展巡展活动。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全区博物馆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体系。提升博物馆展陈水平,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内蒙古文物故事,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推动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等一批新建博物馆布展工作,指导大兴安岭自然生态博物馆、黄河文化博物馆建设。推动各级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实施“互联网+博物馆”行动计划,开展全区博物馆陈列展览优秀案例评比活动,开辟博物馆教育发展新路径。
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内蒙古将继续开展辽上京城址考古发掘工作,以“城市考古”见证统一国家城市化进程,助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不断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内蒙古贡献,为推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作出内蒙古努力。
曹建恩说,“2022年,我们将积极统筹文物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着力发挥文物资源的教育功能和公共文化服务作用,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她头条 | 她智慧 | 她生活 | 她快乐 | 她阅读 | 她时尚 |
她头条 备案号:京ICP备190115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