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她头条 > 无“她”不科学,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揭晓

无“她”不科学,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揭晓

2022-07-17 01:15:48来源:澎湃新闻 杨宝宝阅读:0标签: 女科学家奖  揭晓  女科学家

文章导读
活动今年个人奖由10位首次扩增至20位。...

7月15日,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付巧妹等20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分子生药学研究等5个团队分别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团队奖。
面对当下女性科研人员千帆竞发的格局,今年奖项加大表彰力度,获奖人数达历年新高,个人奖由10位首次扩增至20位,并自第十六届起增设5个团队奖项,于今年首次进行线下颁奖。
获奖的20位女科学家来自新能源、生物医药、核物理、古人类学、智能通信网络、农渔业科研等多个领域。在不同的科研领域中,都有“她”力量在绽放光芒。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位获奖者。

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位获奖者。

人类的演化有太多不解之谜,所孜孜追问的无非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所做的古DNA研究,试图解答的就是人类的进化之谜。
2017年,付巧妹与团队通过开发的古DNA捕获技术成功获取四万年前北京田园洞人的古基因组,发现田园洞人已呈现亚洲人的遗传特征,但没有直接后代延续至今。这是中国第一例人类古基因组,也是目前为止东亚最古老的早期现代人基因组,Science期刊评价其填补了东亚在地理和时间尺度上的巨大空白。该基因组及研究为东亚人群遗传演化研究正式打开局面,自此付巧妹与团队针对中国更多不同时间和地点的重要人类古基因组及相关研究频频在Nature、Science、Cell、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国际SCI期刊上发布,为我国古DNA领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东亚人群演化”的拼图在付巧妹与团队的努力下一点点得以拼凑,我国一改在古DNA领域的滞后局面,国际地位与日俱增。
“通过古DNA,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到古代个体的遗传成分和基因的混杂模式,而且每一个个体的古基因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群体的遗传特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即便只是通过一个个体的基因组,也能了解到跟他这个群体相关的遗传信息和动态变化,回到过去。” 付巧妹说。获奖合影:个人奖部分

获奖合影:个人奖部分

2016年11月1日,两架歼-20“威龙”突然现身珠海航展上空,轰鸣声和欢呼声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机,这次短暂的亮相堪称惊鸿一瞥,振奋人心。
国之利器的隐身性能优劣关系到一场现代化战争的胜负,但鲜为人知的是,平台整体隐身性能与天线隐身性能息息相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刘英所做的研究,就是让天线高效隐身。“我们要做的就是对隐身平台所装载的天线系统进行隐身设计,让天线既能高效发射、接收电磁波,同时又不为对方所发现。”刘英说。
作为与军事国防紧密相关的研究领域,国外对于天线隐身技术是封锁的,国内在天线隐身领域有很多关键的瓶颈问题都亟待解决和突破创新。经过20余年的攻坚克难,刘英提出天线散射理论与分析模型,解决了天线隐身是什么以及如何计算的问题,攻克天线模式项散射和结构模式项散射只能通过工程预估的瓶颈;提出基于电磁路径差异实现辐射与隐身特性独立控制的方法,攻克了天线辐射与隐身特性相互制约的瓶颈。她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天线隐身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服务于我国隐身战斗机歼-20以及多个国家重要战略平台,产生了重要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
谈及科研历程中最让自己骄傲的事,刘英回忆道,“早期我们提出的天线隐身理论并未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他们认为这些理论怎么可能是中国人提出来的。但是在经过我们长期的研究和实验验证后,我们的理论最终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并被广泛采用。”
中国的无线通信技术从1G、2G的落后追随,到3G突破,4G并跑,直至现在的5G领先,凝聚了无数通信人的心血和努力。作为通信人的一分子,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海霞深感使命艰巨。
张海霞已经在无线通信与网络关键技术的科研一线默默耕耘了十余年,围绕无线通信传输与资源优化开展研究工作,在大规模天线技术、无线资源优化管理以及数据辅助的智能通信网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随着5G被列为“国家新基建”,她带领团队率先开展了无线通信关键技术在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落地的应用研究。
“所有我们想象的东西,甚至我们以前不敢想象的东西现在都实现了,所以说还是要大胆地去想!”张海霞坦言科研探索的真谛就在于敢想敢干、探索未经开发的领域。
科研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一如黑夜行路,大海泛舟。和国外的前沿研究相比,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研究在一些领域还存在差距。对此,山东大学承担了科技部国际合作科技重大专项,张海霞作为技术负责人,肩负起了带领山东省无线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跨界融合、突破创新、“联络未来”的重任。
“我最难忘不是攻坚克难,而是看到自己的成果能够落地开花、解决实际的问题。”她说,“最开心的是我们的实验室如今已经成为了计算、通信与控制“3C融合”的综合体,培养和输送了不少无线通信创新型人才。”颁奖合影:团队奖

颁奖合影:团队奖

活动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举办。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由46位院士及专家组成,经严格的评审,最终获奖者脱颖而出。
面对当下女性科研人员千帆竞发的格局,今年奖项加大表彰力度,获奖人数达历年新高,个人奖由10位首次扩增至20位,让更多卓越女科学家被发掘、被表彰、被认可,从而影响和激励更多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投身科学。除了关注到科研领域“她”力量的不断涌现,奖项还注意到女性科学家越发彰显的领导力。
在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下,学科领域的广泛交叉和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创新的重点。顺应此科研发展趋势,“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自第十六届起增设5个团队奖项,并于今年首次进行线下颁奖。该奖项专为表彰由青年女性担任负责人、且主要成员须有女性的科研团队,既彰显复合型女性科研人才及其女性领导力,又激发和鼓励跨领域间的团队合作与共创。
此外,典礼上还表彰了“未来女科学家计划”5位获奖者,充分展现博士及博士后阶段女性科研人才的杰出成绩,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共同形成了对于不同年龄梯队的全方位支持,让科学之火生生不息,让巾帼力量竞展芳华。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出席活动并为女科学家颁奖。她表示,希望女科学家心怀国之大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在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中展现巾帼担当。她强调,要进一步讲好女科学家接续奋斗、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激扬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巾帼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代表主办方讲话。他说,历届女科奖获奖者为广大女同胞树立科研报国光辉典范,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女科学家赓续前行、奋楫争先,在科技史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在18年间我们共同见证、陪伴、赋能了中国女性科研人员的向阳生长及卓越贡献。” 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感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今年迎来18岁“成人”礼,见证了中国科研领域女性力量的蓬勃生长,今年,“我们希望通过对奖项的升级进一步为中国女性科研人员提供肥沃的土壤,助力她们早日成为世界科学殿堂里最美丽的那朵花!”
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名单
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人选
(按姓氏笔划排序)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专业专长
1 付巧妹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演化遗传学
2 冯  琳 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3 刘  玮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传染病流行病学
4 刘  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5 刘宏涛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光信号转导
6 许叶春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基于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
7 杨晓菲 北京大学/实验核物理
8 肖仁珍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高功率微波
9 吴  俊 南京农业大学/果树种质资源与分子育种
10 余  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储能电池材料
11 余  倩 浙江大学/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
12 邹  丽 大连理工大学/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
13 张  然 吉林大学/科学与工程计算
14 张东菊 兰州大学/环境考古
15 张海霞 山东大学/无线通信与网络
16 陈  娟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传染病
17 陈兰芬 厦门大学/免疫稳态与疾病
18 陈芳芳 吉林大学/纳米医学
19 周欢萍 北京大学/新能源材料
20 侯  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高能激光技术
点赞 (1)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她头条 | 她智慧 | 她生活 | 她快乐 | 她阅读 | 她时尚 |

她头条 备案号:京ICP备190115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