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她头条 > 关注 > 隔代养育:如何让三代人共赢

隔代养育:如何让三代人共赢

2021-08-04 11:48:02来源:中国妇女报/陈若葵阅读:0标签: 三胎  政策  教育  家庭

文章导读
随着三胎政策的实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参与抚养、教育孙辈的比例或将有所上升。...

在我国,隔代养育普遍存在,可以说是家庭教育中的“中国特色”。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最新《中国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问题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近八成的家庭,是祖辈参与教养的。其中幼儿园前为77.7%,幼儿园期间是72.9%,小学阶段占60.1%,农村祖辈教育更是高达90%以上。随着三胎政策的实施,生育二胎、三胎的家庭会日渐增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参与抚养、教育孙辈的比例或将有所上升。

然而,长期以来,隔代养育多遭诟病,处于被年轻父母看不惯、不满意、却又离不开的尴尬境地。无奈、不得已而为之,是不少年轻父母的切身感受。由于两代人育儿观念的分歧,也引发了一些家庭矛盾,以至于部分孩子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父辈和祖辈各执己见、甚至不乏火药味的家庭教养环境中无所适从。如何真正发挥祖辈教养的优势,避免隔代养育的负面影响,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社会课题。

明晰隔代养育的利弊

当依仗老人抚养、照护孩子成为一个家庭的必选项,辩证地看待它,或许是我们远离隔代养育困境的有效途径。

隔代养育的优势

曾经的人生阅历和养育经历,使祖辈家长积累了不少生活和育儿经验,他们多已退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心照看、陪伴孙辈。“隔辈亲”是人之常情,相比于年轻父母,老人心态更平和些,有爱心、耐心,更能包容孩子,他们为孩子做到的,恰恰是一些父母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做到,或没有意识去做的。这种充满爱和欣赏的、宽松的祖孙相处模式,有助于孩子感受更丰富的情感,在夸奖和鼓励中建立起自信,了解这个世界的多面性,学习和不同的人沟通,是孩子心理成长和性格塑造的营养素。

另外,老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与人为善、豁达包容等优秀品质和人生态度,以及自身的特长,对传统文化的情有独钟,对历史的深刻记忆和独到的见解等等,都会作为一种家风,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承给孩子。

比如,在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上迅速蹿红的6岁“小神童”王恒屹,能背580多首古诗,识字3000以上。而他在5岁参加综艺节目《挑战不可能》中,就能根据给出的:“_ _ _ 明无 _ _,_ _ _ 处亦_ _”,迅速答出:“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最终,他圆满完成了十联诗句的挑战,被主持人撒贝宁称为“行走的中华小诗库”。

小恒屹1岁半离开在上海工作居住的父母,到青岛跟爷爷奶奶生活。奶奶喜欢朗诵,小恒屹也跟着绘声绘色地学朗读,看到孙子喜欢,奶奶就教他背诵古诗,父母也通过各种方式陪伴孩子阅读。于是,每天上幼儿园前背一首诗再出门是他每天的必修课。小恒屹自律、好学习惯的养成,得益于奶奶的言传身教,更得益于一家人教育理念的一致。

隔代教养的劣势

当然,隔代抚养的弊端同样明显:如不少祖辈知识老化、教育理念陈旧、某些经验过时,在教育孩子方面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忽视孩子的成长需求,对孩子过分关注、过度控制、一味宠溺、干预父辈的教育等等,以至于孩子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出现任性孤僻、唯我独尊等问题。而祖辈与父辈养育理念发生冲突,引发和子女及其配偶之间的矛盾,孩子趋利避害,也容易寻求祖辈做保护伞,加深亲子隔阂。

如何打造完美的隔代教育

隔代养育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实现三代人的共赢?

树立“家庭教育共同体”的观念

隔代养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认为,家庭教育,本质上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面对和接受的教育,即成为“家庭教育共同体”。

目前在我国,无论城乡,祖辈参与养育主要呈现为“父母为主祖辈为辅”“祖辈为主父母为辅”“单一的祖辈教养”三种教养模式,其中第一种模式最为合理,它兼具两代人的教育经验和智慧,父母应在孩子的教养中“唱主角”。

隔代参与养育要实现最优效果,取决于家庭成员形成一致的教育观,避免各执己见,孩子无所适从。只有整个家庭关系和谐了,才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守住养育的界限

在隔代养育家庭中,父辈和祖辈务必厘清相互的边界,确认抚育责任的从属关系。父母承担第一养育责任,把握养育决策,父辈和祖辈一起提前设定规则。双方教育理念有冲突时,要以父辈的意见为原则。在孩子面前,祖辈要甘做配角,维护儿女的教育权威,支持儿女的做法,给予具体的协助,在决策的界限之内可以灵活掌握,但绝不干预父母的教育方向,不让“隔代亲”成为“隔代惯”,该放手时就放手。

同时,父辈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祖辈,过分干预祖辈的生活方式;祖辈也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不主动介入子女的家庭事务。双方遵守原则,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包容,保持适当的界限,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与祖孙关系。

实现有效沟通

有些老人执着于自己的养育经验,听不进子女的说法,很多年轻父母,尤其是妈妈们因此反复跟老人讲,事无巨细,有时还会有些不耐烦。其实,思维固化,加上上了年纪记忆力衰退,老人根本记不住那么多要求,还会因为不被认可、不被信任而很不开心,甚至不欢而散。因此,如果年轻父母不得已请老人帮忙,要分清主次,跟老人家说话简单明了,只叮嘱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抓大放小。

在孩子习惯养成、性格培养、心理发展方面两代人出现教育分歧时,父辈主动寻找合适的情境和时机与祖辈私下心平气和地交流,比如,在长辈心情好,或者孩子出现这类问题、用你的方法“药到病除”的时候进行沟通,并表达对老人辛苦付出的感激,孝敬他们,使其内心感到温暖、心理获得安慰,这样,老人更容易接受子女的建议和意见,心甘情愿地和子女站到一起。牢记你们彼此是志同道合的伙伴,而非竞争者,双方更容易相互理解和包容,求同存异。

隔代教养不仅仅是家庭的事情,也不能局限于家庭场域。时下很多大中小城市的幼儿园、学校已经成立了家委会和家长学校,年轻父母可以鼓励祖辈一起听课,或者带上长辈共同参与早教亲子课、亲子沙龙,也可以把一些专业的育儿公众号推荐给长辈,两代人共同学习、享受成长的机会。

酌情实施隔代养育

依据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的研究及后续研究发现: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其青少年时期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的教育水平和学习能力;另外,祖辈家长对孙辈也有类似的影响,即如果由教育水平高、自我认知能力强的祖辈家长带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正面影响。

从这一角度看,年轻父母在请祖辈参与养育孩子之前,最好对老人的状况做一下综合评估:是否身体状况良好,乐于养育孙辈;卫生习惯如何,有无不良嗜好、养育孩子的经验和一定的文化基础;是否性格开朗、有耐心、不固执、乐于学习、沟通、交流……总之,祖辈在这些方面的正能量多一些,会更适合参与隔代教育。

孩子0~6岁阶段,父母的抚养、陪伴对其心灵的滋养,对其心理特征、人格特征的塑造及其人际交往模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使得祖辈实际上并不能完全代替父辈。年轻父母即便自己再忙,每天也应安排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如果实在不能经常在孩子身边,最好借助现代通讯手段,以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写亲子日记、视频聊天,节假日亲子出游等方式,和孩子生活在共同的语境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主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让孩子在两代人的共育中健康长大。

点赞 (0)
热门文章
日榜 周榜

她头条 | 她智慧 | 她生活 | 她快乐 | 她阅读 | 她时尚 |

她头条 备案号:京ICP备190115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