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频繁交易的收益不如长线投资?
频繁交易为何是炒股大忌呢?最直观的原因是每次交易都需要支付手续费。当然,如果交易结果理想,它足以抵扣手续费。所以,手续费并非主要原因。
其次,大多数投资者频繁交易时往往卖出正在涨的股票,而非正在跌的股票。导致这一倾向的原因是投资者往往是损失厌恶的。面临损失时,投资者总希望股票能涨回来,避免损失,而一旦卖出,纸面上的损失就成为实实在在的损失了。事实上,2015年的《行为金融报》就曾指出,“卖跌留涨”的收益比“卖涨留跌”要高出4.4%。另外,假设投资者投入10万元本金,股票跌了20%,只剩下8万元。要从8万元涨回到10万元,需要涨25%。而若亏损20%时没有止损,一旦跌了50%,只剩5万元本金。而要从5万元涨回到10万元,则需要涨100%,这显然不现实。这一事例恰恰说明如果投资者不及时卖掉一直跌的股票,将来遭受的损失可能会越来越大。
此外,金融学家发现,长远来看,绝大多数投资都会产生正的期望回报——这是投资的本质。而2008年Mehra公布的一组来自美国的数据也为之佐证:在过去100年中,股市的平均回报率为7.9%。
明知是投资大忌,为什么还有人频繁交易?
既然频繁交易是炒股大忌,为何还有人忍不住不断交易呢?原因之一是,投资者对自己过去投资的记忆存在乐观偏差,进而导致投资者表现出过度自信,即相信自己的判断正确,最终频繁交易。
乐观偏差指人们通常认为“好事情更垂青于自己,而坏事情更眷顾他人”。而记忆乐观偏差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扭曲记忆,就像学生回忆自己之前的考试成绩时往往会高估实际得分,而在病人的回忆里,他们病情严重性往往低于实际情况。另一种是选择性遗忘,即相比积极信息,人们更容易遗忘消极信息。也正因为此,比起财务损失,投资者更容易想起财务收益。
除了乐观偏差,证实偏差也会让人频繁交易。证实偏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后诸葛亮,指当确立了某一信念后,人们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寻找支持这种信念的证据而忽略相反的证据。比如上学时,学生在老师宣布正确答案后往往会说:“我就说吧,这道题应该选D。”这时他可以把选D的原因解释得头头是道,而忽视了十分钟前他还在思考选C的理由。这就是证实偏差在作怪。而在投资中,投资者在其所持股票高涨时往往兴高采烈,觉得自己当时买下这只股票真是富有投资头脑,而在第二天股票突然大跌时只想到,“哎我就说昨天就该卖掉。”可实际上这可能只是昨天他众多不准备卖掉这支股票的想法里一闪而过的一句话罢了。
在乐观偏差和证实偏差的共同作用下,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水平过度自信,认为自己的决策明智有理,因此频繁交易。
如何避免频繁交易?
既然过度自信会导致频繁交易,那么要避免再犯频繁交易的错,就需要克服过度自信。研究者发现,为投资者提供他们过去投资的实际表现,能有效降低其在投资中的过度自信。所以,聪明的投资者们何不记录下“某年某月某日我在股市中损失x亿元”以时刻提醒自己自己并非投资大亨呢?
她头条 | 她智慧 | 她生活 | 她快乐 | 她阅读 | 她时尚 |
她头条 备案号:京ICP备190115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