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母亲是一个女性的天职,还是自由的选择?”
“女性在家庭、职场、婚姻中到底牺牲了什么?”
“女性有自己的思想与灵魂,她们不止美,也壮志凌云、才华超群。”
在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澎湃新闻特开出一份于近年出版的女性主题书单,以飨读者。
《小妇人》(电影原著珍藏本)
作者:[美]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译者:刘春英、陈玉立
出版方:译林出版社
内容介绍:由艾玛·沃森、“甜茶”、“梅姨”等全明星出演的电影《小妇人》暖心治愈,这个故事讲述了四个女孩如何成长为独立自由、美好善良的“小妇人”。《小妇人》译林初版自1997年出版以来,不断重印、再版,2017年收入知名丛书“经典译林”系列,至今已八次重印。此番推出的电影原著珍藏本《小妇人》为无删节全译本,上下两部全收录,并独家随书附赠电影官方周边。
《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女诗人卷》
作者:[俄] 安娜·阿赫玛托娃 / [俄]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 [俄]季娜伊达·吉皮乌斯 等
译者:郑体武
出版方:浙江文艺出版社
内容介绍:《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女诗人卷》是由俄语文学专家、普希金纪念奖章得主郑体武编选、翻译的极具权威性的金库版白银时代诗歌译本,收录了白银时代最负盛名的九位女诗人的210余篇诗歌代表作。其中既有中国读者熟知、文学史地位显赫的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也有中国读者不太了解、甚至完全陌生的,但国际影响至今有增无减的罗赫维茨卡娅、叶莲娜·古罗、切鲁宾娜·加布里亚克等人。
在动荡不安的世纪末悲伤基调中,她们的诗歌或寻觅神秘的彼岸,或追思遥远过去的文化余韵,或缠绵于不可得的朦胧爱情,她们以不羁的反传统形式,宣泄大时代背景下自己的精神苦闷和生存窘迫感,她们的作品从独特的角度反映了这个时期整个俄国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状态,也成为了她们各自绚烂一生的最好注脚。
《妻子们的思秋期》
作者:[日]斋藤茂男
译者:高璐璐
出版方:活字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内容介绍:本书是著名记者斋藤茂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描写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社会问题的经典之作。
全书分为两部,前半部记录了六位因有酗酒倾向而被送入戒酒所的家庭主妇,后半部记录了三位通过离婚走出家庭,开始新生活的女性。这些女性的共通点是都受过较好的教育,也有过职业生涯,但结婚后都辞去工作成为专业的家庭主妇。她们的丈夫都是职场精英,也就是泡沫经济时期被称为"企业战士"的工薪群体。她们一方面物质上衣食无忧,拥有他人所羡慕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家庭生活却空洞寂寞、危机四伏,濒临崩溃。其中一部分人通过酗酒麻醉自己,暂时逃避精神的空虚,另一部分人则直面这一危机,以坚定的决断走出自立的一步。
作品不仅描写了夫妻家庭生活和企业社会问题,还引入了心理咨询师的精神分析,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分析了几位采访对象婚姻危机的成因,包括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的心理根源,犀利有趣。
《你的奥尔加》
作者:[德]本哈德·施林克
译者:沈锡良
出版方:新经典|南海出版公司
内容介绍:十九世纪末,少女奥尔加出生在波兰属地。父母因伤寒而去世,年幼的奥尔加被并不喜欢自己的祖母收养,在贫穷和孤单中长大。她还没上学,就学会了读和写。奥尔加不间断地阅读,学习,思考,在周围人逐渐陷入为德国统治世界的“伟大事业”而奋斗的狂热之中时,奥尔加从始至终坚持着自己的判断。一生都在为争取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奋斗的奥尔加,似乎是因目不识丁而成为纳粹集中营看守的汉娜的另一种可能。
这是本哈德·施林克的最新长篇力作,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般细腻刻画了女性面对爱情、等待爱情时的心理,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侧影。
《美国式婚姻》
作者:[美]塔亚莉·琼斯
译者:刘策
出版方:中信出版·大方
内容介绍:这是一本让我们深思结婚真正意义的小说。黑人夫妇罗伊和瑟莱斯蒂尔刚刚结婚一年,两人各自有自己的事业,未来一片光明。不料罗伊被人诬告强奸,被判入狱,刑期12年。5年后,法院的判决突然撤回,罗伊回到亚特兰大,准备与妻子重新生活。却发现自己的妻子早已和她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安德鲁在一起了。已经拥有新伴侣的瑟莱斯蒂尔则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要放弃两人的感情,还是要重建一座失去了地基的爱情之屋?
《美国式婚姻》同时是一本探讨婚姻、家庭、现代性别角色的女性文学作品。作者塔亚莉·琼斯凭借本书击败两位布克奖得主,获得2019女性小说奖。
《那不勒斯四部曲》
作者:[意]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陈英
出品方: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这四部情节相关的小说被称为“那不勒斯四部曲”。它们以史诗般的体例,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尖锐又细腻探讨了女性命运的复杂性和深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费兰特热”。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作者:[意]法拉奇
译者:毛喻原、王康
出版方:理想国|九州出版社
内容介绍:这是一个未婚母亲对腹中胎儿倾诉的一段缠绵心曲,是20世纪“最强悍”女性——法拉奇的柔软之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她的半自传小说。
书中这个女人被一千个问号折磨着——为什么要将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孩子自己愿意来到这个世界吗?成为女人会怎样,成为男人将如何?孩子属于国家、父母,还是他自己?怀孕生子是否就意味着放弃事业前途,放弃个体自由,放弃作为独立女性的存在?她没有具体的面孔、名字和年龄,但是也许今天的每一位女性都会从她身上辨认出自己,至少是部分的自己。书中同时涉及对人类生与死、爱与恨的深刻怀疑与痛苦思索。法拉奇以坦诚和勇气,呈现出一个现代独立女性极为丰富复杂的心路和刺骨的真实。
《亲爱的安吉维拉》
作者: [尼日利亚]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译者: 陶立夏
出版方: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这本书源于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收到昔日好友的一封信,好友询问她如何培养自己的女儿。《亲爱的安吉维拉》即是阿迪契给好友的一封回信。其中有十五条无价、睿智的建议,关于如何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强大、独立的女性。
这些建议直接、有力而坦诚,从给予女儿(如果她渴望如此)选择一架飞机模型而非布娃娃当玩具的自由;到和女儿开放讨论穿衣、化妆或者性向的问题,让她不要将婚姻视为一种“成就”。有人说《亲爱的安吉维拉》尖锐地触及了21世纪的性别政治的核心。它将开启一场全新的、被迫切需要的讨论,即在当下,女性应该如何定义并塑造真实的自我。
《坡道上的家》
作者:[日]角田光代
译者:杨明绮
出版方:文治图书|浙江人民出版社
内容介绍:这是日本当代文坛三大女作家角田光代最新代表作品,深层刻画当代女性困境的优秀杰作,同名改编日剧豆瓣评分 9.0,被誉为当代青年恐婚恐育实录。《坡道上的家》不只是一场对母亲的审判,也是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审判。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通过平白的叙述将每个人物的情绪一层层剥开。它告诉我们,一名女性在成为妻子、成为母亲之前,首先应该活出自己的本真。
《82年生的金智英》
作者:[韩]赵南柱
译者:尹嘉玄
出版方:大鱼读品|贵州人民出版社
内容介绍:这本书宛如人生现场直播,述说女性在社会中所感受到的一连串恐惧、疲惫、错愕、惊吓、混乱与挫折。透过女主角金智英的人生具体探讨了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公与偏见体现在哪里?这些看不到的性别歧视如何制约和压抑女性的人生?女性在家庭、职场、婚姻中到底牺牲了什么?
《海边小屋》
作者: [美]梅·萨藤
译者: 杨国华
出版方:译林出版社
内容介绍:美国著名诗人、小说家梅·萨藤写作半生,在声誉正隆之际选择隐居避世,侍弄花草,思考创作,以日记与自己对话。这些日记的出版将梅·萨藤的写作推至一个新的高度,为她赢得国际性声誉。其中以《独居日记》《海边小屋》为代表之作。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作者:[美]塔拉·韦斯特弗
译者:任爱红
出版方:新经典|南海出版公司
内容介绍:塔拉·韦斯特弗于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她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获得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一个十七岁前从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却戴上一顶学历的高帽,熠熠生辉。只有我知道自己的真面目:我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想象的家庭。我的童年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我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我们拥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
这是塔拉·韦斯特弗于2018年出版的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她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教育、原生家庭、女性觉醒和成长……这本书将会带来方方面面的思考。
《苔莉丝的一生》
作者:[奥]阿图尔·施尼茨勒
译者:赵蓉恒
出版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本书是20世纪维也纳现代派文学代表作家、德语意识流文学先驱施尼茨勒生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堪称心理小说典范之作。
它讲述了贵族出身、家道中落的主人公苔莉丝令人心碎的悲剧一生。苔莉丝出生于军官家庭,生活在19—20世纪之交的奥地利,父亲去世后,她拒绝了家里安排的婚姻,独自前往维也纳做家庭教师,她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也埋下了命运悲剧的种子。
《辫子》
作者: [法]莱蒂西娅·科隆巴尼
译者: 张洁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三个大陆、三个女人、三段故事,围绕一条辫子展开。
小说伊始,三位女主人公似乎毫无交集:生活在印度的斯密塔是生活在最底层的“贱民”,唯一的梦想就是让女儿上学,摆脱残酷而荒谬的传统;生活在西西里的朱丽娅在父亲的假发厂工作。父亲因车祸陷入昏迷之际,她发现工厂早已破产;生活在加拿大的萨拉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律师,即将登上事务所最高位,却突然得知自己身患重病。
印度女人的头发,经过西西里女人的加工,最终戴在了加拿大女人的头上。她们原本素昧平生,却被一条辫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苏珊·桑塔格全传》
作者:[美]卡尔·罗利森 / [美] 莉萨·帕多克
译者: 姚君伟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介绍:苏珊·桑塔格(1933—2004)生前即迎来了自己的首部传记《铸就偶像——苏珊·桑塔格传》,但这部传记只写到1999年。桑塔格离世后,随着档案、书信、日记的开放,本书作者得以在修订旧有内容的同时,增补大量新材料,优化叙事的质感,使之成为一部“全传”。
在这本全新的传记里,除去生父客死中国,童年寂寞早慧,“闪婚”大学老师,十赴波黑战场等,这位被布罗茨基称为“大西洋两岸第一批评家”的知识女性,同时也是单身母亲、勇闯鬼门关的乳腺癌患者,还将面对小说《在美国》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后的“剽窃”风波,对9·11事件前后两次不同的评论的前因后果,与胞妹的关系修复,与同性伴侣、摄影师莱博维茨的爱恨纠葛。
《漫长的旅行》
作者:[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译者:卢屹
出版方:中信出版集团
内容介绍:在18世纪的英国,一个女人为了挽回情人的心,踏上了北欧冒险之旅,为他寻找一艘丢失的商船。她跋山涉水,把自己旅途的经历感悟写成了一本书《漫长的旅行》。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是18世纪英国现代女权奠基人,写就了《人权辩护》等哲学著作,多次参与革命运动。而这段为情所困的经历,折损了她作为女权主义先驱的声誉,但这本书也成为窥见另一个不一样的玛丽的重要作品。
该书以书信的形式描述了她的旅行以及思考,涵盖主题非常广泛,从社会议题、性别话题、个体与社会、人与城市、自然关系的反思,到对个人身份的哲学探究,及她与恋人之间关系的沉思。玛丽受卢梭的影响很深,她在书中还探讨了与《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相似的主题。
《2019中国女性文学选》
主编:张莉
出版方: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不同代际的20位女作家在2019年度写下的20个故事,构成了这本《2019年中国女性文学选》。在北京、上海、苏州、深圳,在敦煌、西宁或哈尔滨,在洛杉矶、温哥华或埃塞俄比亚,她们写下她们对人生的理解。
张莉说:“女性小说是关于女人的讲述。女人的世界里当然有女人,但也一定还有男人和世界;有两情相悦,也一定有山高路远。对女人与女性身份的关注、对女性小说选的强调从不是为了关闭和排斥,而是为了更好地打开和理解。这个世界多么丰富、芜杂、辽远啊,它从来都不是黑白分明、男女对峙。”
《说吧,房间》(纪念珍藏版)
作者:林白
出版方:上海文艺出版社
内容介绍:
“我希望有人能告诉我,一个人近中年,离了婚,被解聘的女人,怎么在养活自己和孩子的同时变得强大起来?”
《说吧,房间》是先锋女作家林白代表作,也是一部描述当代职业女性生存的长篇小说,表现了社会转型期的职业女性所承受的压力与隐痛、焦虑与呼喊。女记者多米被报社解聘后,离开北京去外地找工作,与女友南红住在一起。南红不停地向多米叙说她闯荡深圳的曲折经历,而多米则在倾听中不断地回忆自己支离破碎的生活、事业。多米在深圳找工作未果,又重返京城。整部小说从极其精细的身体感受的叙述出发,直达当代女性心灵最深处。
《蜜友记》
作者:小满
出版方:花城出版社
内容介绍:本书为编剧小满的作品,以时节轮回更替隐喻闺蜜之间的关系变化,描写了大时代背景下的女性悲欢。小说从女主人公程小柔的视角切入,通过其从出生、上学到步入社会的成长轨迹,牵带出三代女性的友情故事,并将当下创业、养老等社会热点话题串联起来,对闺蜜这一群体做了一次全景式的呈现。
《生命伴侣》
作者:朱文颖
出版方:中信出版·大方
内容介绍:《生命伴侣》是朱文颖中短篇小说精选集。十则故事,十种不同的隐秘、伤口和冒险。这些故事大多发生在古典的苏州和摩登的上海,朱文颖以沉静冷峻的笔调,描写了一个生机勃勃又哀婉凄凉的南方。在这些南方故事中,有爱情中的相守与疲惫,有女性之间的友谊与计较,有欲望的升腾与破灭,也有突如其来的死亡和绵长的忧愁……朱文颖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观察着人在情感世界中所遭受的痛苦、伤害和隐藏于其后的欲望与虚无,书写了中国都市女性在现实世界中关于情感、物质与自我的思考,揭示了繁华表象背后的人性与命运。
《黑箱》
作者: [日]伊藤诗织
译者:匡匡
出版方: 雅众|中信出版集团
内容介绍:性侵的案发现场,隔绝的私密空间,被称为“黑箱”,而揭开这个“黑箱”时,暴露出来的则是调查机构与司法体系中的更为巨大的“黑箱”。
本书是日本#MeToo运动核心事件全纪实。2015年,4月3日,伊藤诗织就工作签证问题与当时TBS电视台华盛顿分局长、首相晋三传记作者山口敬之相约进餐会谈,却遭对方性侵。之后的一年,面对媒体、社会、司法的重重壁垒,她不断诉诸法律。为何司法系统无法制裁伤害女性的人?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社会不公、大众冷漠、舆论暴力兴盛的今天,应当如何生存、如何自救?
《女性与权力》
作者: [英] 玛丽·比尔德
译者: 刘漪
出版方: 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内容介绍:本书有关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对性别议题的探讨,揭示有权势的女性是如何为历史所对待的。她选取了自古典世界直至今日的众多案例,探寻“厌女症”背后的文化根基,并将讨论引向公共场域中的女性声音、社会文化对女性与权力之关系的预设,以及少数“成功”女性拒绝将自己嵌入男性模板中的努力。
比尔德本身也曾经历过针对女性的歧视和网络上的性别攻击,在对这些个人经验的反思中,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人们的认知中,女性在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权力架构里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难道不是权力本身需要被重新定义吗?
《看上去很美:整形美容市场在中国》
作者:文华
译者:刘月
出版方:薄荷实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上帝给了你一张脸,你却自己造就了另一张。”这句来自《哈姆雷特》剧本中的台词成为当下整形美容市场的一个生动注脚。
越来越多不同年龄、不同经济背景的现代人,为了变得更美更年轻,像购买一项日常服务一样选择整形美容手术。这种“美貌的神话”如何在消费革命的推动下愈演愈烈?本书指出,从芭比娃娃到韩流,美容经济的背后是全球化背景下审美观的折射;而中国女性对美的认知和身体实践,则进一步呈现了中国社会文化史的意涵变迁。
《美之地图》
著者:[罗马尼亚]米哈埃拉·诺洛茨
译者:赵俊英
出版方: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美之地图》是罗马尼亚摄影师米哈埃拉·诺洛茨发起的一个摄影项目。诺洛茨于2013至2017年自费前往50多个国家旅行,并为当地女性拍摄肖像,记录这个世界上女性多元的生活状态和丰富多样的美。这些摄影作品发布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得到全世界的关注。
这本《美之地图》收录了诺洛茨500余幅作品,镜头前的她们来自世界各个角落,从亚马逊的热带雨林到伦敦街头,从印度的乡镇集市到约旦古城佩特拉。她们有着不同的发色、民族、职业、年龄、信仰,她们的美个个不同。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整理